医疗机构产房布局与空间相关政策要求对比
目前关于产房布局与设施、感染控制管理的规范较少。主要是国家卫健委今年6月颁布的《WS/T823-2023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》、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2016年颁发的《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(2016年版)》和《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(2016年版)》以及《GB51039-2014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》中提及的对产房相关要求。
目前关于产房布局与设施、感染控制管理的规范较少。主要是国家卫健委今年6月颁布的《WS/T823-2023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》、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2016年颁发的《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(2016年版)》和《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(2016年版)》以及《GB51039-2014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》中提及的对产房相关要求。
现就四个文件中重点与产房布局相关、即与医疗工艺工作紧密相关的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对比,具体见表1:
标准在布局与设施章节,从功能上对产房进行了明确的位置要求、分区和房间设置要求,具体包括房间名称、房间面积、隔离房间要求等,当然也对感控提出了具体要求。本标准相较于以往与产房相关的三个文件,本次内容更加全面、明确具体,对医疗机构产房感染控制、医疗工艺工作更具有指导性。
同时,标准在附录A章节提出家庭式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。
家庭式产房是一种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监护新模式的具体体现。产科服务正朝着温馨的家庭式分娩方向发展,家庭化分娩成为国际产科学界极力提倡的一种全新分娩护理模式。它改变了传统的多次转移模式,待产、分娩、恢复、产后休养为一体,在亲人的陪伴下迎接家庭新成员的诞生。这一模式在进入国内后,受到各地广大孕产妇和家庭的欢迎。
现就标准附录A章节中与房间布局及面积紧密相关的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对比,具体见表2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