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疗功能房间详图|医技系列之CT检查室


   CT是“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机”或“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”(Computed Tomography)的简称。起初用于颅脑疾病诊断,后逐步发展扩大到全身检查,CT诊断一般分为平扫CT、增强CT和造影CT。



   CT的特点:操作简便,其密度、分辨率高,可以观察到人体内非常小的病变,直接显示X线平片无法显示的器官和病变,它在发现病变、确定病变的相对空间位置、大小、数目方面非常敏感而可靠,具有特殊的价值,但是在疾病病理性质的诊断上则存在一定的限制。



   CT检查室布局:应考虑大型设备承重和运输的条件,如共享设备应与门诊部、急诊部和住院部都要有便捷联系。按照辐射场所的分区管理原则,宜受检者与医务人员分区域或分通道设计,各自设立单独出口,但要尽量考虑控制室与受检者有比较直接的沟通条件,减少医务人员穿行投照机房的次数。



   CT检查室包括扫描室和控制室。检查区中央放置CT机,CT主要由扫描装置和计算机系统组成,前者包括扫描架、扫描床、电源分配柜等。《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管理规范(试行)》中要求CT机房使用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,机房内单边最小长度4.5米。



   《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》中要求放射设备机房净高不应小于2.80m,CT扫描室的门净宽不应小于1.20m,控制室门净宽宜为0.90m。检查室门应设置电离辐射警示标志,有醒目的工作指示灯和相应X射线防护的告示。

 


  控制室设置操作台、控制机柜、工作站等。观察窗净宽不应小于0.80m,净高不应小于0.60m。



   设备主机较重,需考虑楼板承重。房间的射线防护设计应符合《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》(GBZ130)相关规定。
对于独立设置的出具影像诊断报告的医疗机构,CT检查室内必须配备心脏除颤器、简易呼吸器、供氧装置、负压吸引装置及相关药品。